首页 | 源码下载 | 网站模板 | 网页特效 | 广告代码 | 网页素材 | 字体下载 | 书库 | 站长工具
会员投稿 投稿指南 RSS订阅
当前位置:主页>站长在线>站长茶馆>资讯:后来居上的浏览器发展史

后来居上的浏览器发展史

www.jz123.cn  2010-05-14   来源:   艾瑞网    陈佼    我要投递新闻

  Web 2.0 Expo大会正在举行,会议中关于浏览器市场未来5年前景的论坛最让我兴奋——台上坐的可都是大佬,JSON之父、Mozilla首席架构师、Opera首席标准官、Chrome开发者、微软web技术布道者……如果再加上苹果、Netscape的元老,老、中、青三代齐聚一堂,就更热闹了。

  除了对议题本身感兴趣之外,让我感慨的是过去20年浏览器市场的变迁——从1991年,Web之父Tim Berners-Lee亲手设计第一个HTML浏览器,到现在HTML5大行其道,苹果、谷歌等创新企业引导潮流,恍若隔世。

  我曾经大骂收购Netscape的AOL是“毁人不倦”,也为IE写过“墓志铭”,还见证了Mozilla从出生到壮大,更惊讶于苹果WebKit的英明,想起这一幕一幕,心中感慨万千。当再一次翻开浏览器的发展史,我们很鲜明地发觉一个规律: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仅几年。后来者居上,似乎是浏览器市场的宿命。

  下面以内核(Rendering Engine)的变革来简述一下过去20年浏览器市场风云,个中的刺刀见红,值得玩味。

  第一次变革:Netscape王者

  

 

  为了不让这篇文章写成技术说明文,我还是尽可能说得简单通俗点。曾几何时,我用着Netscape,大骂那些用IE的是人“土鳖”。而到现在,这个名字已成为历史。

  1994年,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款商业化浏览器产品——Netscape诞生了,它基于Gecko内核。这款产品迅速风靡,在最鼎盛的时期,风光程度甚至超过了后来的IE.但Netscape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,产品研发策略发生偏差,导致它越来越臃肿。

  或许你不能把一切责难推给Gecko,后来的Mozilla也是基于这一内核,但当时的Gecko确实受人诟病。尤其是被AOL收购后,这家公司除了将Netscape带向死亡外,没有任何建树。

  第二次变革:蝗虫IE

  

 

  浏览器世界统治时间最长、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微软的IE系列浏览器。1997年微软基于Mosaic代码修改成了新的Trident内核,一直到今天,尽管有些强弩之末,但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。

  很多人将IE的成功归咎于微软的“蝗虫”式垄断战略,但坦白地说,Trident内核帮了它大忙,尤其在早期。它比较轻盈,而且历经多代发展,已具有成熟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开发性,能够适应不同的脚本要求。

  有些讽刺的是,最无视W3C的Trident居然是目前市面上兼容性表现最好的内核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是垄断成就了IE,同样也是垄断毁灭了IE.过去几年,微软几乎没有对Trident进行像样的更新,这与后来勤快的苹果、Google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再加上开放性问题,致使IE在安全性、速度等诸多问题上被群起而攻。

  第三次变革:烈士遗孤Mozilla

  

 

  Netscape虽然死了,但是留下了“遗孤”Mozilla,这只狐狸开始迈出了漫长的复仇之路。

  Mozilla Firefox与Netscape一样基于Gecko,但此Gecko已非彼Gecko.Gecko内核由微软部分“叛将”主持开发,同样源自Mosaic代码。针对IE,Gecko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——开放,通过源代码开放,彻底解决了安全和速度问题。尤其是热代码加速这个全新思路,为Firefox打开了胜利之门。

  到现在,Firefox不再是当初让微软取消的“臭狐狸”,已与IE形成分庭抗礼的局势。

  第四次变革:苹果来了

  

 

  轮到最新的主角登场了。正当人们认为Gecko将与Trident上演“双寡头”的时候,苹果大叔开始出手,做了蝉和黄雀后面的螳螂。

  话说回来,这也得怪Gecko自己。它再次犯了当年的错误,将邮件组、新闻组、聊天等流行应用都打包进了Firefox,导致内存占用问题。此外,Firefox对JavaScript的支持并不好,反应迟钝也开始被频频抨击。

  追求极致的苹果推出的WebKit也引导了浏览器的本质回归潮流。相比Gecko,WebKit不仅解决了速度的问题,也实现了JavaScript脚本的快速解释器调用,这种轻灵也赢得了Google的青睐。现在Google Chorme已成增长最快的浏览器,加上苹果Safari的份额,WebKit已经与Gecko、Trident开始“三国演义”。

  有意思的是,Firefox内部现在也开始有“异见”,要求抛弃Gecko而选择WebKit的呼声渐起。

  第五次变革:1+1>2,双核时代?

  

 

  回顾浏览器内核发展史,可以清晰地发现一点:内核的改朝换代催生了市场格局的变革,也是决定因素。

  Webkit的异军突起将浏览器的特性拉回到“浏览”的本质上来——评价浏览器优劣的关键词不外乎三个方面:兼容性、安全性、浏览速度。而追究每一次浏览器的更替,你总会发现,它们在这三方面总有致命缺陷,包括今天的红人WebKit——最起码它在兼容性方面还是不如IE.

  如此情况下,一种新的呼声正在崛起——多核。尤其是在中国市场,由于Firefox等浏览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极少,中文网页多是“IE标准”,用户暂时无法抛弃Trident内核,但他们又需要速度更快、更稳定的浏览体验。采用“多核”之后,这种矛盾迎刃而解。

  不过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,如何让“多核”共存共融,真正发挥1+1>2的效果。我们可以注意到,国内搜狗、遨游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,不过由于遨游团队的反应慢了一拍,搜狗都已经发布了正式版,遨游的“内测”已持续了太长时间。此外,据我所知,腾讯的研发已经启动,360收购的世界之窗也推出了webkit版。搜狗在执行“多核”战略上非常彻底,其最新版本甚至干脆直接改名为“高速浏览器”,以表决心。并且,在双核共融方面,搜狗浏览器走在了前列,其独家实现了WebKit和IE内核的无缝融合和切换,两个内核可共用浏览器的所有功能、共享所有数据,并且在内核切换时不丢失登录。

  从全球范围来看,多核未必为蔚然成风,但在特殊的中国市场,这代表了未来的潮流。谁能在这方面走在最前、做得最深,谁就有可能撬动这个动荡的市场,在下一个改朝换代的十字路口超越对手,成为下一个赢家。


上一篇:陈浩余:博百优比赛一个月来的排名赛况报告 下一篇:网络蛋糕店获千万投资引人遐想

评论总数:0 [ 查看全部 ] 网友评论


关于我们隐私版权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网站地图